2013年11月以來,中華康氏文化研究會會長康獻堂滿懷崇宗敬祖之情,先后數(shù)次率《華夏康氏》攝制組奔赴陜西周原大地尋根探訪,訪問、收集、攝錄了珍貴的資料,康氏文化研究會組織編輯的康氏家族歷史文獻片《華夏康氏·尋根周原》現(xiàn)已進入后期制作階段,為了確保該文獻片制作質量,使之史料更加翔實,內(nèi)容真實可靠、科學嚴謹、品味高雅,歷史文獻價值更高,于2018年11月27日——12月1日,獻堂會長率《華夏康氏》攝制組一行五人再赴周原尋根,此行主要任務是對古公亶父率部族在周原大地遷徙經(jīng)過的部分重要地點再走訪周文化研究工作者及相關領導,補拍實地場景,進一步廣泛收集文獻史料,力求做到精益求精。
獻堂會長等此行五天時間,驅車行程近2000公里,先后到訪武功、永壽、乾縣、岐山、扶風、長安等五縣一區(qū)及陜西師范大學,采訪拍攝工作進展順利、效率高、效果好,達到了預期目的。這主要得益于武功縣文聯(lián)、作協(xié)杜曉輝主席為此多方聯(lián)絡、協(xié)調(diào),周密安排及傾力相助,杜主席及武功縣教育局原副局長王向峰等陪同考察,中華康氏文化研究會深表感謝!同時真誠感謝永壽縣文聯(lián)主席、甘井鎮(zhèn)鎮(zhèn)長賀文淵、作協(xié)主席陳文明,乾縣文聯(lián)暢萍利主席、縣志辦原主任袁富民,岐山縣文聯(lián)吳宏昌副主席、長安區(qū)作協(xié)張軍峰主席、長安區(qū)人大原副主任竇先生、岐山縣周原文化研究會付軍讓秘書長等領導及參加各地座談、采訪的專家、學者們在百忙中給予的大力支持和熱情幫助。獻堂會長所到之處,深入探討交流周原文化、康氏文化與地方文化的場景氣氛熱烈、情意濃濃,得到了熱情幫助,結下了廣泛友誼,這值得我們倍加珍惜、永遠牢記!獻堂會長在此深表由衷謝忱!現(xiàn)將本次周原尋根采訪拍攝工作紀實如下。
11月27日上午8:00,獻堂會長一行驅車從南陽出發(fā)經(jīng)滬陜高速奔赴武功縣。中午12:00多,途中在陜西白鹿原服務區(qū)用過中餐即繼續(xù)驅車前行,于下午2:30到達武功縣盛世假日大酒店,獻堂會長一行受到了早已在此等候的武功縣文聯(lián)主席兼作協(xié)主席杜曉輝、縣教育局原副局長王向峰、縣文聯(lián)辦公室主任朱鵬等熱情接待。入住客房后,獻堂會長不顧旅途奔波勞累,立即與杜主席、王局長等開始研究此行考察采訪路線、日程安排等具體事宜。與此同時,陜西省康氏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康斌宗親如約從西安市驅車準時到達武功,與獻堂會長在盛世假日大酒店會合,全程參加了此次周原尋根采訪活動。
下午3:40,杜主席、王局長等陪同獻堂會長一行在武功境內(nèi)開展考察采訪活動。4:20驅車到達照鏡寺所在山頭下姜水(也稱咀水)岸邊考察拍攝,之后又考察了位于武功鎮(zhèn)西塬上的洛陽村(古稱落楊村)及金仙觀,遠眺姜水對岸山頭龍泉寺,之后又驅車到達明代狀元康海出生地及康海墓園所在地滸西莊,憑吊了康海墓園??疾焱局?,熟悉周原文化及當?shù)孛袼椎亩胖飨瘜嵉亟邮懿稍L,講述與此地相關的周原文化,他引用歷史典籍,結合上世紀50年代當?shù)乩先丝诳谙鄠鞯臍v史故事、民間傳說,在鏡頭前講述了滸西莊為鳳凰之地,鳳頭就在滸西莊,這里是吉祥之地,滸西莊是古公亶父帶領部族從乾縣、梁山到武功的重要站點,古公亶父在滸西莊聚合隊伍、補充給養(yǎng)后,“率西水滸”向前進。他同時介紹了當?shù)氐孛c傳統(tǒng)文化相關的傳說和故事。獻堂會長一行邊聽杜主席介紹邊考察,深感此地傳統(tǒng)文化底蘊豐厚,處處有文化,為之贊嘆不已。時間飛快,轉眼天色已暗,為搶時間考察,杜主席又陪同驅車迅速前往考察鄭家坡遺址,該遺址位于武功鎮(zhèn)漆水河東岸,是1980年發(fā)現(xiàn)的先周時代大型城垣遺址,當時被考古界稱為“九十年代考古界重大發(fā)現(xiàn)的武功鄭家坡先周遺址”,之后被確定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夏、商、周斷代考古工程選點之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jù)歷史文獻記載,此地4000多年前就有中華民族先祖在此生產(chǎn)生活,周人早期活動在漆水下游一帶,該遺址正處在這個范圍內(nèi),這里為探索周文化提供了重要線索和依據(jù)。該遺址已發(fā)掘的遺存分為早、中、晚三期,中期遺存約在太王遷岐前后;晚期遺存約在文王作豐時。中、晚期遺存發(fā)現(xiàn)先周時期的房基、灰坑、窯穴、陶穴等等,另有陶器、石器等遺物。該遺址的出土文物佐證了《詩經(jīng)》、《史記》等史料記載的真實性。它在展示后稷農(nóng)耕文明的同時,又向世界釋放著先周文化的燦爛與輝煌。鄭家坡遺址確為華夏民族發(fā)祥地,是周先祖生活之地。晚上8:00,杜主席、王局長等陪同獻堂會長一行回到武功縣城,在盛世假日大酒店二樓黃河廳設宴款待,杜主席、王局長先后發(fā)表了熱情洋溢的祝酒詞,熱情歡迎獻堂會長一行蒞臨武功,尋根周原,具有重要意義,同時預祝武功文聯(lián)與中華康氏文化研究會之友誼明天更加美好。獻堂會長對武功文聯(lián)、作協(xié)的全力幫助及盛情款待表示衷心感謝!席間,共話友誼,其樂融融。
28日早上7:30,杜主席、王局長等陪同獻堂會長一行用過早餐,即于8:20驅車前往永壽縣考察。途中,杜主席介紹:在此蒼涼雄渾的渭北大地——大美槐鄉(xiāng)古井鎮(zhèn)五星村西,有一棵古樹名木——古豹榆樹(又稱榔榆),停車參觀并合影留念,該樹距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樹高21米多,樹身周長近7米,樹冠占地一畝,枝繁葉茂,樹身四季變色,長滿斑駁豹紋,甚為罕見,現(xiàn)全國僅有四棵,被譽為樹木活化石。此樹生命力旺盛、頑強不屈,植根大地,極為神奇。據(jù)傳說,古公亶父在遷徙途中經(jīng)過此地。9:10分到達永壽縣,獻堂會長一行受到了縣作協(xié)主席陳文明等的熱情接待,握手寒暄,杜主席介紹了獻堂會長一行此行目的,陳主席表示熱情歡迎并進行了親切座談。獻堂會長代表中華康氏文化研究會向永壽縣作協(xié)、文聯(lián)贈送南陽烙畫、《康氏文化》、《衛(wèi)國文化史考》、《抗日烽火中的康家人》等書籍及禮品;陳主席向獻堂會長回贈永壽縣作協(xié)編印的《永壽文藝》,《永壽縣志》等資料,以示友誼。上午10:40陳文明主席在妥善安排工作后,親自陪同獻堂會長一行在永壽境內(nèi)考察,途中陳主席緊密結合歷史典籍、永壽縣志記載及古代傳說等介紹說:永壽是古公亶父遷徙途中由彬縣到乾縣的必經(jīng)之地,古公亶父帶領部族遷徙經(jīng)過此地。從縣城前往永平鎮(zhèn)考察,途徑黃土地觀光園,此地溝壑縱橫,具有典型的黃土高坡地貌特征。時近中午,獻堂會長一行到達永平鎮(zhèn)金盤城古城門參觀,陳主席介紹:永壽縣地處秦隴之間,歷史可以上溯到商周時期,由于這里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古長安合適的距離(距長安只有170公里),使之成為古絲綢之路上的第一個補給糧草的驛站。永平鎮(zhèn)位于縣城北部邊陲,北與彬縣接壤,距縣城17公里,312國道穿鎮(zhèn)而過,從古至今,這里都是兵家必經(jīng)之地,位于秦隴之間的永壽老縣城曾名“金盤城”,這里被稱為“陜甘通衢,彬寧鎖鑰”。據(jù)有關史資料記載及傳說,這里是古公亶父率部族遷徙由彬至武功經(jīng)過之地。永壽縣志記載,金盤城已有七百年歷史。現(xiàn)在只遺留下一個殘垣斷壁的老縣衙,經(jīng)過整修,現(xiàn)為旅游景點。獻堂會長一行登上金盤城古城門上參觀,一覽古縣衙及永平鎮(zhèn)風光。時至中午,永壽縣甘井鎮(zhèn)鎮(zhèn)長、縣文聯(lián)賀文淵主席及縣作協(xié)陳主席陪同獻堂會長一行在永壽縣城用餐,席間共同探討周原文化,暢敘友誼,氣氛歡快熱烈,品嘗了永壽油潑面,其面薄筋光、湯鮮味美、油而不膩的特點,給大家留下了美好印象。午餐后,獻堂會長一行對永壽縣文聯(lián)賀主席、作協(xié)陳主席表示感謝并道別,在杜主席陪同下前往乾縣采訪考察。
下午3:00,獻堂會長一行在乾縣政府辦公大樓前受到了縣文聯(lián)主席暢萍利的熱情接待,杜主席向賓主雙方作了介紹,握手寒暄。在乾縣政府辦公樓三樓縣政協(xié)會議室,縣文聯(lián)暢主席主持召開了專題座談會,對中華康氏文化研究會康獻堂會長一行蒞臨乾縣表示熱烈歡迎!杜主席介紹了中華康氏文化研究會康獻堂會長此行的目的。獻堂會長簡要介紹了康氏文化研究會及籌建康氏文化苑進展情況;近年來探訪古公亶父在周原大地的遷徙、專題片拍攝情況及這次尋根周原的目的。請暢主席及周文化研究專家、學者不吝賜教,給予幫助!暢主席聽了獻堂會長講話后,她熱情洋溢地說:“康獻堂會長作為成功企業(yè)家致力康氏文化研究與傳承,尋根周原,我們深深為之感動,為之欽佩!我們要全力支持!與會專家要積極發(fā)言,盡力給予幫助!”參加座談會的乾縣縣志辦原主任袁富民、民俗學者趙秦波等先后熱情發(fā)言,大家都對康獻堂會長致力康氏文化研究,尋根周原,不辭勞苦帶隊考察,甘愿奉獻,不求回報,對此深表敬佩!縣志辦原主任袁富民依據(jù)歷史文獻資料,結合自己多年來從事周文化研究的體會,他講述了古公亶父帶領部族遷徙中經(jīng)過乾縣的路線,并引用乾縣縣志記載等典籍加以說明。古公亶父是仁義之君,非常愛護百姓,百姓敬仰擁戴他??h志辦高老師說:關于梁山,歷史上記載此地地理位置重要,此處曾打仗20多次。民俗學者趙秦波講:梁山鎮(zhèn)有九龍橋村,是過梁山的必經(jīng)之地,此地有九龍橋的傳說,與古公亶父遷徙路線有直接關系,古公亶父經(jīng)過九龍橋之后,逾梁山向前進。建議獻堂會長到九龍橋考察。座談會結束時,獻堂會長代表康氏文化研究會向乾縣文聯(lián)及與會專家學者贈送禮品及《康氏文化》、《衛(wèi)國文化史考》、《抗日烽火中的康家人》等書籍作為留念,以表示真誠的感謝!
下午4:30,乾縣文聯(lián)暢主席帶領專家、學者乘出租車陪同獻堂會長一行前往梁山鎮(zhèn)政府找人帶路去九橋村考察采訪,其真誠熱情幫助令獻堂會長一行非常感動。下午 5:00多,到達九龍村九龍橋旁。九龍橋頭石碑映入眾人眼簾:九龍橋位于山頂村西北王家?guī)X溝之西側,因九股小水匯聚橋下取名九龍橋。當?shù)刈怨帕鱾饔幸环N神話傳說,太王逾梁山路經(jīng)此地,大溝相隔無法越過,正在著急,河水中九條龍浮出,集搭成拱橋,太王與眾人過去以后,此地筑橋遂取名九龍橋。由此橋西行到達今永壽儀井的陳家養(yǎng)馬地,即是當年太王大軍陳兵養(yǎng)馬之地。大家邊聽專家講述此傳說邊贊嘆議論,此傳說意在宣傳天助太王,真是神奇美好!在九龍橋邊,乾縣地方志辦公室原主任袁富民等接受了記者采訪。述說古公亶父率眾遷徙途經(jīng)此地的情況,引人入勝。時間過得很快,采訪結束時,天色已暗。獻堂會長一行辭別暢萍利主席在乾縣縣城晚上宴請的盛情,與乾縣專家、學者們依依惜別,于晚上8:00返回武功縣城,與杜主席、王局長一起晚宴后,愉快結束當天的工作。
29日上午7:30,杜主席、朱鵬主任陪同獻堂會長等用過早餐后。朱鵬主任陪同前往岐山縣考察。上午十點多到達岐山縣一高,見到了冶柏霆老師,她熱情地陪同前往岐山縣委、政府辦公大樓與縣文聯(lián)副主席吳宏昌見面。吳主席熱情歡迎獻堂會長一行到來,獻堂會長向岐山縣文聯(lián)及專家贈送了康氏文化研究會的紀念品及書籍,岐山縣文聯(lián)吳主席回贈了珍貴的音像資料及《周風岐韻》、《典說周文化》、《鳳鳴岐山》等書籍。在岐山縣委宣傳部會議室,吳宏昌副主席主持召開了專題座談會,歡迎獻堂會長一行蒞臨岐山縣,并就考察采訪工作舉行座談。參加座談會的有岐山縣周原文化研究會副會長王天新、秘書長付軍讓,岐山縣志辦李三虎、沈德科等史志工作者。座談會上,吳主席首先熱情歡迎中華康氏文化研究會會長康獻堂一行蒞臨岐山尋根考察,表示對此大力支持幫助!獻堂會長簡要介紹了中華康氏文化研究會的有關情況,中華康氏與周先祖的根脈聯(lián)系,為拍攝《華夏康氏》文獻片,前幾年已來過岐山探訪,為確保文獻片質量,本次再訪岐山,這完全是民間行動,請吳主席及專家們給予幫助,不吝賜教!吳主席說,早聽杜主席介紹康會長及康氏文化研究會,今天聽了康會長的簡要介紹,我們深為欽佩,為之感動!研究探討康氏文化、周文化,是對康氏家族的奉獻,也是弘揚祖國傳統(tǒng)文化,我們應大力支持,請各位專家同仁全力幫助!在座談中,與會的岐山縣周原文化研究學者、地方民俗學者、史志工作者踴躍發(fā)言,結合歷史典籍、地方志資料,暢談對古公亶父遷徙路線,從彬遷岐,到達岐山箭括嶺、崛山有關研究情況,清代岐山縣志記載情況等,深入交流,暢所欲言,氣氛熱烈。時至中午,在吳主席主持的午宴上,獻堂會長與共進午餐的周原文化學者邊吃邊繼續(xù)深入交流、探討。
下午2:30,周原文化研究會秘書長付軍讓先生陪同獻堂會長一行到周城博物館等地考察采訪。周城博物館景區(qū)很大,因時間緊迫,重點參觀了其中的周原博物館,拍攝了一批有價值的圖片資料,如:太王遷徙路線圖、周先祖世系圖等。下午3:30付軍讓秘書長陪獻堂會長一行前往岐山箭括嶺、崛山等實地考察采訪,汽車在山路上艱難前行。在箭括嶺一側的公路邊山頭上,付軍讓先生在攝像機前講述了古公亶父率部族艱難跋涉,到達箭括嶺,翻越箭括峰中間的山路到達崛山的崛山洞,駐扎休整半年左右后,通過與當?shù)?/span>姜姓人聯(lián)姻,走出崛山溝口到達岐山下定居的過程。付軍讓先生因早年曾在崛山林場擔任場長15年,對此地地形地貌非常熟悉。他陪同獻堂會長一行驅車前往崛山林場中的崛山下,在古公亶父率部族從崛山洞走出的崛山溝口實地考察,接受采訪,并介紹了當?shù)貜墓胖两窳鱾鞯镍P鳴岐山的美好故事,娓娓動聽。下午6:00,又從崛山驅車前往京當鎮(zhèn)岐陽村考察,該村口樹立的“岐山之陽 周祖聖地”石碑,引人注目。下車見到這里正在勞作的村民樸實善良,熱情好客,好心地指引我們先到三王廟室內(nèi)參觀,說天太晚就關門了,之后再到村文化廣場上有路燈照明閱覽周文化長廊。村民好客樸實熱情之意令人感動,使人不由贊嘆:此地周禮文化積淀厚重,民風淳樸,真是著名的禮儀之鄉(xiāng),這里的人們真是勤勞、忠厚、淳樸善良。在瞻仰三王廟時,村民為我們義務引導、熱情講解。之后,我們認真閱覽該村廣場上的《周禮文化長廊》上展出的周禮文化典故,這里傳承文明,弘揚的都是正能量,具有濃郁的周文化元素,看后深受教益。大家紛紛用手機拍照記錄。考察采訪直到晚上7:00多,獻堂會長一行對付軍讓先生陪同考察深表感謝,向他贈送了康氏文化禮品及圖書,送他回到岐山縣城后,獻堂會長一行驅車返回武功縣城時已是晚上9:00。杜主席、王局長等早已在武功縣城關中怡園后稷廳等候多時,這里環(huán)境優(yōu)美,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大家寒暄后入席,杜主席向陪同晚宴的武功文聯(lián)及文化屆同仁介紹了獻堂會長是成功企業(yè)家,又是中華康氏文化研究會會長。他長期致力于康氏文化研究,崇尚周文化,對武功充滿感情,是好朋友。同時介紹了參加晚宴的武功文化界朋友。獻堂會長介紹了康氏文化研究會情況及本次尋根周原的想法,感謝并期待大家多多幫助!席間深入廣泛交流周原文化,氣氛熱烈,情意濃濃,在歡快友好的氣氛中,有人賦詩、有人朗誦散文、有人歌唱(秦腔、京劇、歌曲),通過多種形式,充分表達了對獻堂會長的欽佩、敬仰之情,盡情展現(xiàn)了友情友善和美之意。晚宴持續(xù)約兩小時,在其樂融融的氣氛中結束,獻堂會長真誠邀請武功的朋友們明年春天在南陽相聚。
30日上午8:30,獻堂會長一行由朱鵬主任陪同前往縣文聯(lián)會議室,出席杜主席主持召開的《華夏康氏》攝制組到武功拍攝采風座談會,教育局原副局長王向峰及武功文化界同仁、周文化及民俗工作者參加座談會。會上,首先觀看了武功縣文聯(lián)錄制的展示武功及文學藝術界新貌的宣傳片,內(nèi)容豐富、形象生動感人,看后大家鼓掌稱贊!杜主席代表文聯(lián)熱烈歡迎康獻堂會長一行蒞臨武功,尋根周原!他說,這是康會長第四次蒞臨武功,他對周原、對武功有深厚感情。獻堂會長是南陽恒康集團的董事長,靠個人奮斗獲得成功,致富后積極回報社會,熱心公益事業(yè),做善事,具有留余精神。他長期致力康氏文化研究,崇尚周先祖古公亶父積德行善、廣施仁義,以人為本,在歷史上最早實行“仁政”的精神。為拍攝《華夏康氏》歷史文獻片,他親率攝制組跋山涉水,不辭勞苦,尋根周原,自愿捐資出力,沒有功利目的。他正在致力建設的古衛(wèi)國康氏文化苑,全部建成后將移交給所在地淇縣政府作為文化事業(yè)單位管理,奉獻給社會。他高尚的精神追求令人敬佩!他在尋根周原中展示的廣博知識及見解、科學嚴謹?shù)墓ぷ鲬B(tài)度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值得我們認真學習。請與會同仁們對康會長的工作給予幫助、支持!獻堂會長在發(fā)言中首先感謝杜主席、王局長等武功老朋友們的大力支持和無私幫助,安排周密細致,親自陪同考察,工作進展非常順利。他滿懷深情地談了幾次到訪武功留下的美好印象和體會,本次收獲會更大,效果會更好。王局長在發(fā)言中,贊揚康獻堂會長在尋根周原中,具有強烈使命感,執(zhí)著探索追求,弘揚傳統(tǒng)文化,作為成功企業(yè)家,回報社會,志趣高雅,難能可貴,值得我們敬仰、學習!與會的文化界人士紛紛熱情發(fā)言,對獻堂會長表示欽佩!對專題片拍攝工作提出了有益的建議,對周原文化進行了深入探討交流。座談會氣氛熱烈,效果好。座談結束時,獻堂會長向武功文聯(lián)贈送了康氏文化研究會編印的《康氏文化》、《衛(wèi)國文化史考》、《抗日烽火中的康家人》等書籍及具有南陽特色的禮品。杜主席回贈了武功文聯(lián)近兩年編印的《有邰文苑》進行文化交流,以示友誼。參加座談會的全體人員集體合影留念。
上午9:40,武功文聯(lián)辦公室朱鵬主任陪同獻堂會長一行驅車前往扶風縣法門鎮(zhèn)召陳村,參觀考察寶雞市周原博物館(寶雞市周原研究基地)。該博物館整體建筑按1:1復制了鳳雛宮建筑群,很有價值,引人入勝。獻堂會長認真細致考察、仔細觀看,拍照留下了寶貴資料。同時重點參觀了周原珍貴文物特別展:赫赫宗周 萬邦之方——周原遺址考古成果展。周原是周朝早期都城,素以“青銅器之鄉(xiāng)”聞名中外,有“西周天然寶庫”之稱。近年來出土的青銅器、玉、石、骨、蚌器、陶器、甲骨文和建筑基址等十分豐富,這次特別展出的莊白一號窖藏銅器,其規(guī)模之大,文物之珍貴,為國內(nèi)外所罕見。獻堂會長一行在參觀中拍攝了一批珍貴文物照片,很有價值。時至中午,獻堂會長一行參觀該館后返回武功,杜主席及有關領導早已在武功縣城具有地方特色的后稷餐館迎候。席間,大家稱贊獻堂會長周原尋根不辭辛勞,不懈求索,令人敬佩。在愉悅氛圍中共同探討博大精深的周原文化,共進午餐,品嘗具有武功特色的旗花面,留下了美好印象。時至下午2:00,獻堂會長一行與杜主席等武功朋友依依惜別,再次感謝武功文聯(lián)、作協(xié)大力支持和幫助,并相邀到南陽會面。然后驅車從武功趕赴長安區(qū)考察。
下午4:00多,獻堂會長一行到達長安區(qū)靈沼鄉(xiāng)阿底村平等寺(周文王靈臺遺址),與杜主席提前相約的長安區(qū)作協(xié)主席張軍峰在此會見。張主席熱情歡迎獻堂會長一行來長安考察,他在百忙中抽時間陪同考察了豐鎬遺址。在平等寺,張軍峰主席接受采訪,他引經(jīng)據(jù)典,引用《詩經(jīng)·大雅·靈臺》篇中記載的西周文王以民力修建靈臺時的情景,在鏡頭前述說歷史,介紹周文王姬昌從西岐一路向東來到了灃水中游,看到這里水美地肥,于是打了一卦,卦象顯示這條自云端而來的河流,其實是從秦嶺當時叫做南山之巔的大梁山發(fā)源而瀉出的水,一路蜿蜒,沿岸水草豐茂,加之附近泉眼汩汩冒著泉水,形成一片海子。天地之水合二為一,在灃河中游沿岸形成了許多池沼,似乎接著天地之靈氣,人們稱之為靈沼。文王滅了崇候國,在崇國都邑上建筑新邑,建明堂(供祭祀以及重大活動的場所),稱之為豐邑……而在豐邑向南,周文王修筑了靈臺辟雍。靈臺是祭天的地方,這就是現(xiàn)在的平等寺所在地。據(jù)說周文王在靈臺上看到百姓安樂,游人蕩舟其間、瑞蓮蓬生、臉上洋溢著笑容,周文王與民同樂,是位賢君。因此,張主席說,豐邑是我國最早的首善之都。參觀平等寺后,已是掌燈時分,張主席又陪同獻堂會長驅車前往鎬京遺址考察,到達灃河新城灃河東路的灃濱水鎮(zhèn)詩經(jīng)里景區(qū)時,夜幕已降臨,借著景區(qū)路燈燈光,張主席接受采訪說,鄭玄箋:“豐邑在豐水之西,鎬京在豐水之東?!彼谩对娊?jīng)·大雅·文王有聲》載:“文王受命,有此武功,既伐于崇,作邑于豐?!S水東注,維禹之績。四方攸同,皇王維辟。皇王烝哉!鎬京辟雍,自西自東,自南自北,無思不服?;释鯚A哉!考卜維王,宅是鎬京。維龜正之。武王成之。”這記載了文王建豐和武王都鎬的歷史事件。整個西周時期,豐鎬一直是王朝的都城,在我國歷史上具有特別的重要地位。豐鎬作為西周都城,首開了周秦漢唐建都西安一帶之先河。我們現(xiàn)在的地方就是鎬邑遺址。這里以詩經(jīng)文化為魂建設的詩經(jīng)里景區(qū),是去年國慶節(jié)開園迎賓,在詩經(jīng)里景區(qū)能深深感受到詩經(jīng)文化的獨特魅力。
獻堂會長在詩經(jīng)里景區(qū)鹿鳴食街南方菜館設便宴邀請張主席等共進晚餐。席間,獻堂會長向張主席敬酒,感謝他親自陪同考察豐鎬遺址,對其淵博學識表示欽佩!張主席對獻堂會長致力康氏文化、西周文化及傳統(tǒng)文化研究、建設康氏文化苑表示欽佩,并表示今后常聯(lián)系、多交流。同時向獻堂會長推薦并聯(lián)系陜西師大青年學者王向輝博士及長安區(qū)原人大副主任竇先生,于第二天上午進行訪談。晚宴結束時,獻堂會長向張主席等贈送《康氏文化》、《衛(wèi)國文化史考》等書籍及南陽烙畫《牡丹圖》等禮品表示敬意。當天晚上,康斌宗親安排我們?nèi)胱£兾鲙煷箝L安校區(qū)附近的喆·啡酒店后,獻堂會長與康斌宗親話別并示謝意!
12月1日上午9:30,獻堂會長一行如約在陜西師大長安校區(qū)與師大先秦史青年學者王向輝博士,長安區(qū)人大原副主任、長安區(qū)竇氏文化遺產(chǎn)研究院領導竇先生會面座談。見面熱情寒暄后,獻堂會長介紹了中華康氏文化研究會情況及周原尋根的探訪情況,今天登門拜訪,希望得到幫助,請不吝賜教!在友好的座談氣氛中大家深入探討交流周文化、豐鎬近年來考古新進展,古長安的人文歷史,康氏文化、竇氏文化研究工作等內(nèi)容。王博士重點介紹了關于周文化、豐鎬考古、先秦史方面學術界對有關問題研究的新進展,并向獻堂會長推薦了《豐鎬考古八十年》、《灃河記憶》、《宣王中興》、《西周都城諸問題試解》等著作及學術界有關最新研究文獻,對開展康氏文化研究很有參考價值。此次座談涉及內(nèi)容廣泛,信息量大,開闊了視野,確有收獲。座談結束時,獻堂會長向二位學者贈送了中華康氏文化研究會編印的《康氏文化》、《衛(wèi)國文化史考》等書籍及具有南陽特色的禮品,以示感謝!王向輝博士向獻堂會長回贈了《中國歷史地理論叢》及個人專著《戰(zhàn)國七雄考辨》,以示友誼,并相約今后常聯(lián)系、多交流。合影留念后依依惜別。
在愉快結束本次周原尋根采訪工作后,12月1日下午,獻堂會長一行驅車離開長安,于下午6:30返回南陽?;仡櫛敬沃茉瓕じ泄ぷ鏖_展順利,很有收獲,旅途愉快,大家心中都非常高興!
武功縣文聯(lián)召開專題座談會會場
獻堂會長在武功縣文聯(lián)會議室與參加座談人員合影
獻堂會長與武功縣文聯(lián)杜主席等合影留念
獻堂會長與武功文聯(lián)杜主席(左三)、縣教育局原副局長王向峰(左一)等留影
獻堂會長在永壽縣古井鎮(zhèn)五星村古豹榆樹下與武功文聯(lián)杜主席等合影
獻堂會長在岐山縣委辦公樓前與文聯(lián)副主席吳宏昌等留影
獻堂會長在陜西師大參加座談后留影
(作者:康隨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