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名。秦有都水長、丞,掌管陂池灌溉、保守河渠。西漢治水之官,原來分散在太常、少府、水衡都尉、三輔(指京城附近地區(qū))各部門,官名都叫都水長、丞。武帝始設左右都水使者,總領水官。西漢末哀帝省都水使者。東漢改置河堤謁者。西晉置都水臺,主官即稱使者,以河堤謁者為都水臺屬官。南朝宋一度改都水使者為水衡令。梁、陳時稱大舟卿,為十二卿之一。官秩在列卿中最低,為九班(太常卿最高,為十四班)。北朝也有都水臺、都水使者。隋官署名與官名都稱都水監(jiān),后又改官名為都水使者。唐同,使者官秩,隋從五品,唐正五品上。后宋、遼、金、元都有都月監(jiān),官名不稱使者。參見“都水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