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川,古稱龍泉,有著1800多年的建縣歷史,60萬人口,3144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我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遂川人,對家鄉(xiāng)有著一種特殊的情感,也喜歡以一個對話人的身份靜靜地凝視遂川……
古之韻
站在堆子前鎮(zhèn)鄢溪古村,遠遠地望著黃氏正亮堂,藍藍的天空下,一排古建筑在翠竹的掩映下,顯得格外精神。慢慢走近,雙手觸碰斑駁的墻體,雨雪侵蝕的刻板繪畫,井然有序的“九井十八廳”,歷經(jīng)滄桑的青磚黛瓦,聚斂財氣的廳中“天井”,時逾百年的女貞,鵝卵石鋪成的巷道,由于潮濕而長的點點青苔,所有這些都訴說著這里雖然久遠卻曾經(jīng)有過勃勃的生機。川之秀
來到遂川,一定要去登海拔2120米的江西最高峰“南風面”。南風面因山上常年刮南風而得名。南風面有個村子叫阡陌,在大躍進年代,這是一個全國聞名的“大寨”村,當?shù)卮迕耖_山造田,形成了層層疊疊的梯田。那片梯田如鏈似帶、高低錯落,特別是那行云如水般的線條,瀟灑流暢,仿佛那一層層的梯田就如一行行的詩,行行詩句譜寫的都是當?shù)叵让駛兦趧谥腔鄣母?。每到春夏之交,田里灌滿水,徐徐鋪展開來,在陽光的照耀下,明晃晃的,如同一面面鏡子,倒映著蒼翠的青山綠樹,好似一幅幅樸實無華的水墨山水畫。
山腳下有著冰川時代留下來的地質(zhì)遺跡“千年冰臼”,由于數(shù)千年河水的沖刷,巨石變得雪白細膩,纖塵不染,坐在上面現(xiàn)在還覺得冰雪仍在消融,使人有一種寒冷的感覺。山泉水從巨石周邊緩緩流淌,阻隔山泉的石塊上印滿了苔痕,印出點點鮮綠。在相對平坦低洼的地方,泉水會形成一個個“池”,據(jù)說那就是“仙女洗藥池”。我們或席地而坐,或手捧甘泉,或采風取景,或定格留影,可隨興而為。耳邊總能想起泠泠淙淙的山泉聲,泉聲極清朗,腦海里就浮現(xiàn)山泉活脫脫迸跳的姿影,循聲而去,卻一直找不到山泉的所在,而我們早已入山,曲徑而通幽。遠近高低枝繁葉茂,綠意甚濃,密不分株,沉甸甸的濕綠一層蓋過一層。偶爾幾只小黃蝶飛過,有時在我們的身上駐足停留,充滿了親切。
登上山頂,那種“藍藍的天上白云飄”和“一覽眾山小”的感覺會讓你油然而生,還有那綠油油的高山草甸就象一塊巨大而完整的地毯,累了,我們可以席地而坐,或是仰天而臥,可以親吻著大地,和蔚藍的天空耳語,數(shù)著飄蕩的白云,如此地自在。山頂上還有南方罕有的寒竹林,稈直立,平滑無毛,葉小而多為青黃色,密密匝匝的,形成了天然的青黃色海洋,也猶如一米來高的斷壁,結(jié)實得風吹不起半點波瀾。
水為山之眼,茶為山之魂。遂川的狗牯腦茶,早在1915年巴拿馬國際食品博覽會上就獲得金獎。清明時節(jié),來到湯湖鎮(zhèn)茶山,拾級而上,一行行整齊劃一的茶樹帶,一匝蓋過一匝,正吞吐著點點新綠,嫩芽好似踮起腳尖一個勁往上竄。葉片纖細而緊結(jié),深呼吸,貪婪地吸取空氣中淡淡的茶香。遠處,雨霧纏綿,氤氳伴著云海踱步而來;近處,茶樹由近及遠,嫩綠漸變成深綠,山巒起舞,慢慢與遠處的墨黛山匯合,云霧繚繞,仿佛仙境一般。
如若在山頂小亭,沏上一壺地地道道的狗牯腦茶,葉片在沸水的沖泡下上下翻騰,自由聚散,宛如歷經(jīng)了人生的跌宕起伏。放眼望去,幾個茶農(nóng)點綴在茶樹條帶里,她們戴著斗笠,挎著竹筐,食指拇指指間捻著嫩芽尖,手慢慢上提,順勢把剛采摘的鮮葉投入竹筐,臉上洋溢著笑容,樂呵呵地和旁人說著家長里短,時不時還傳來爽朗的笑聲,一切顯得那么和諧,就是陶淵明追逐的世外桃源也不過如此。茶湯青碧,透過徐徐升起的縷縷霧氣,一簇簇嫩芽兒整整齊齊的立在杯底,煞是好看。小啜一口,淡淡的苦、幽幽的澀、清清的香,順喉而下,純純的甘甜沁人心腑,馥郁芬芳直抵心脾,頓覺綿綿茶香經(jīng)久蔓延,倍感清爽,回味無窮。
在大汾熱水洲,尋找一塊平實的石塊就地坐下,徒手深刨一個坑,慢慢地就能感覺到砂石燙手,泉水漸漸涌出,指尖濕熱,鞋子一甩,褲腿一挽,雙腳就沉浸在大自然的溫泉之中,卸下一身疲憊,放空自己,接受大自然的洗禮,一旁嘩啦啦奔流的河水卻有點透心涼,抬頭便是滿目的青山秀林,讓人驚嘆于大自然的神奇!
白、水、仙三個簡單平實的字眼,組合在一起便發(fā)生了強烈的化學反應(yīng)。白水仙如同她的名字一般清新脫俗,靜靜地端坐在碧洲一隅,氣定神閑地看著山鄉(xiāng)劇變,青翠欲滴的竹山林海,恰似一道道綠色的屏障,又像一排排肩并肩手拉手的衛(wèi)兵。竹林透著那種流動的綠,挺拔茂盛,株株直指云霄。清冽的山泉叮咚作響,溪水潺潺,清澈見底。手掬一把山泉,或喝,或洗,都會讓人神清氣爽。青山綠水,交相輝映,透著一股童稚而嫻靜的生氣,頓時讓人身心了無雜塵,陡覺輕快了不少。水霧迎面撲來,打在臉上,涼涼的,銀河飛奔而下,水花四濺,隔著水簾,大山如同一位嬌羞的女子,“猶抱琵琶半遮面”徐徐向我們走來,流瀉的空氣中仿佛彌漫著花草淡淡的芬芳,讓人未飲先醉,怎能忘懷!
如果要給遂川美食賦予一個色彩,我會選擇金色,金燦燦的金橘果子,黃澄澄臘味十足的板鴨,還有香脆可口的豆餅……
我喜歡在冬日的橘園里漫步。陽光顯得溫順暖人,放眼望去,果樹透著深綠,點點金橘掛滿枝頭,仿佛有數(shù)不盡的小燈籠在風中甜甜地歡笑,樹枝也被壓彎了腰,訴說著家鄉(xiāng)亙古不變的美麗。綠樹金果讓人耳目一新,而金橘經(jīng)過溫差的洗禮而變得更加香甜。這里的金橘,果色金黃,皮薄肉厚,汁多香甜。輕咬一口,首先是橘類特有的芳香,緊接著是皮肉的甘甜,又透著果肉的酸甜,慢慢咀嚼,橘香滿溢,香甜中透著點點酸,頓時神清氣爽。
在遂川,凡是吃到類似于豆餅的食物,都會問其出處,仿佛只有吃草林豆餅,才會覺得心安理得。真是吃豆餅識草林,知草林吃豆餅。恰逢圩去草林,在人山人海的農(nóng)貿(mào)市場上,各種各樣一排排的豆餅大集會,定會讓你應(yīng)接不暇。上面鑲嵌著黃豆、豌豆、花生、白豆……餅色金黃,薄薄的,看得人有些心花怒放,吃起來香脆可口。
享譽“臘味之王”的遂川板鴨,選用一斤左右的紅毛鴨,經(jīng)過腌制、烘烤、涼曬后形如月琴,咸中帶甜,肉嫩骨脆,味道醇厚。相對于板鴨,個人更偏好齋公鴨。齋公鴨,細究其名,充滿鄉(xiāng)土的氣息,土里土氣,卻很有家鄉(xiāng)媽媽菜、農(nóng)家小炒的味道。齋公鴨其實就是青椒炒鴨,不同的是青椒只是點綴,卻也入了鴨子的味道,里面還擱有本地的朝天椒,鴨肉熟而不爛,不肥不膩,咸淡適宜,略帶辛辣,很是入味。
遂川人民熱情好客,沒事喜歡串串門,聊聊天,喝喝茶,曬曬太陽。我們不喜歡把自己束縛在鋼筋水泥般的“囚牢”里,喜歡做常來常往的鄉(xiāng)里鄉(xiāng)親,鄰里街坊時常走動,說一說家長里短,道一道社會百態(tài)。如果誰家有了一道好菜,都會主動勻一些給街坊鄰居品嘗;如果誰家有了客人,左鄰右舍必定奉上家中的美食;如果誰家有啥煩惱困難,鄉(xiāng)里鄉(xiāng)親定會聚在一起,幫忙出謀劃策。
這就是遂川,我可愛的家鄉(xiāng),一個用再多的文字也寫不完的美麗家園,一個正在改革開放、振翅待飛的綠色古縣,也是一幅用再多筆墨也描不盡的人文山水生態(tài)畫卷。
(轉(zhuǎn)自《康文財?shù)牟┛汀罚?/p>